曾几何时,哪吒汽车以新势力黑马之姿驰骋新能源赛道,2022 年更以 15.2 万辆销量登顶行业榜首。但短短三年间,这家车企便从高光跌落至生死边缘。停产 8 个月、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告上法庭、员工薪资一度降至最低工资标准,负面消息如潮水般涌来,让外界几乎判定其"凉凉"。
然而这个盛夏,哪吒汽车却意外迎来转机,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启动重整投资人预招募后,半个月内吸引 48 名意向人报名,7 月更恢复全薪发放,给这家命悬一线的企业注入了一丝 重生的希望。 哪吒汽车能引发资本关注,是因为它手中握有的新能源汽车"双资质",在国家收紧新造车企业审批的背景下,堪称行业"入场券",对急于切入新能源赛道的企业而言价值千金。
此外,哪吒在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也不容忽视,其 AYA 系列曾占据当地小型电动车超五成份额,为海外布局留下潜在空间。这些"硬资产"成为资本眼中的"香饽饽",也让哪吒在绝境中保留了谈判的底气。但光鲜的资产表象下,哪吒汽车的"烂摊子"远未清理干净。从财务数据看,2021 至 2023 年累计亏损超 183 亿元,港交所招股书失效后融资渠道断裂,截至目前被执行总金额近 200 万元,股权冻结记录达 101 条,债务规模推测超 50 亿元。
管理层动荡同样棘手,前 CEO 张勇疑似滞留海外,新任团队既要稳定内部人心,又要应对复杂的债务重组,压力可想而知。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哪吒早期靠低价车型抢占下沉市场,但后续盲目冲击高端,推出的哪吒 S、GT 因品牌力不足、定价混乱销量惨淡,反而丢失了原有用户基础。研发投入的锐减导致产品力持续下滑,智能驾驶团队解散、车机系统故障频发,让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。
如今新能源市场早已是红海厮杀,比亚迪、吉利等传统车企凭借规模优势下压价格,零跑、深蓝等第二梯队也在性价比赛道深耕,哪吒即便复产,要在技术、口碑、渠道上重新站稳脚跟,难度堪比"二次创业"。
对意向投资人而言,接盘哪吒不仅需要雄厚资金化解债务,更需具备整合供应链、重塑品牌定位、优化产品矩阵的能力。这家车企要实现真正"翻身",前路依旧荆棘密布。
金领速配-个人股票配资-配资世界网-配资查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